隨著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最終落地,暗中謀劃已久的眾多光伏廠商終于可以展開拳腳。“補貼政策終于出來了,還有點超出預期。”8月30日下午,中電電氣光伏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鐘章偉掩飾不住興奮,“其實之前已經萬事俱備,大家都在等補貼政策出來。”
而鐘章偉所說的“大家”并不僅指光伏廠商,實際上據記者了解,光伏發電價格補貼政策的出臺將打通光伏產品內銷的通道,這條產業鏈的中下游,特別是針對戶用光伏發電市場,已經趴滿了各色“掠食者”。
年資金缺口600億
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為0.42元/千瓦時,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分三個區域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而這也意味著,投資者搶食政策紅利的主戰場從中游轉移到了下游。
“0.42元/千瓦時高于此前0.35元/千瓦時,地面電站0.9元/千瓦時高于此前0.75元/千瓦時,連同提高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脫硝電價標準,超原來預期、且地面電站投資回報率最高達20%,這打消了投資者的顧慮,可以有效地推進產業健康發展。”英利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光伏企業幾乎都想做電站了。”
中投顧問光伏研究員任浩寧對記者說:“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者并不積極,目前依然以大型地面電站為主,分布式充分打開市場仍需時日。”
近期政策不斷推出,不僅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普遍虧損數額收窄,而且36家上市公司盈利512萬元,在9月5日的美股交易時段中,中概股光伏板塊表現頗為搶眼,英利新能源等股價均有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