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可再生能源”的獨立微電網代表能源行業發展和人類能源供需的未來。雖然還需多年技術進步才得以實現,但不是遙不可及,由于其帶來的可能沖擊巨大,傳統的能源企業務必小心關注。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可能下降到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持平甚至
“儲能+可再生能源”的獨立微電網代表能源行業發展和人類能源供需的未來。雖然還需多年技術進步才得以實現,但不是遙不可及,由于其帶來的可能沖擊巨大,傳統的能源企業務必小心關注。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可能下降到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根據該報告,目前獨立風電項目發電成本最低僅為0.05美元/度;公用事業規模的光伏發電成本也可降至0 .08美元/度。更重要的是,與傳統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技術還處于快速進步的階段,未來成本還將持續降低。
但是,可再生能源也有固有的缺陷,風能和太陽能都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大規模接入電網會影響到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大幅度提高電網成本。因此可以說,制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不是發電成本,而是電網對其的接納能力和電網成本,而儲能技術是破解這個難題的關鍵。
通常討論的儲能技術一般是指儲電,即通過一定的物理和化學手段將電能存儲起來。目前已經成熟商業化應用的儲能技術包括抽水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隨著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大容量電池儲能也開始得到廣泛關注。從儲能的技術路徑選擇上,抽水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規模發展存在瓶頸,而且其無法應用于獨立的微電網;而電池儲能從規模和使用環境上都有很強的靈活性。在幾種電池儲能的技術中,目前最有潛力的是鋰電池,很有可能是儲能發展的主要方向。
曾幾何時,儲能技術還只是科學家們的討論,美國的特斯拉(TeslaM otors)一下子把儲能技術和大眾拉近了。特斯拉于今年4月推出了幾款商業化的鋰電池,涵蓋了從家用級一直到電網級的不同產品,對應的存儲規模從7千瓦時一直到10千千瓦時以上。雖然特斯拉電池從技術上似乎并沒有什么創新,但其最大的特點在于電池平衡系統和成本上的優勢。按其家用級產品Powerwall計算,儲能成本已低至350美元千瓦時。
作者:林伯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