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AADC)近日聲明,由于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對澳大利亞光伏(PV)產業造成的損害或阻礙“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計”,自去年5月起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所開展的反傾銷調查正式終止。
ACB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今年4月份澳反傾銷委員曾建議終止對中國制造商開展的反傾銷調查,近日
據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AADC)近日聲明,由于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對澳大利亞光伏(PV)產業造成的損害或阻礙“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計”,自去年5月起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所開展的反傾銷調查正式終止。
ACB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今年4月份澳反傾銷委員曾建議終止對中國制造商開展的反傾銷調查,近日該組織正式發布聲明,確定終止此案。
去年5月份澳洲光伏面板制造商Tindo制造公司(Tindo Solar)指控中國生產商向澳洲市場傾銷光伏產品,對本土產業造成沖擊,AADC反傾銷案調查由此展開。
TindoSolar是澳洲唯一一家光伏面板制造商,該公司在南澳州擁有一家發電量為6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站。去年Tindo聲稱中國制造商以低于其國內市場價格或低于成本價的出口價格在澳銷售晶體硅光伏組件或面板,對澳洲光伏制造產業造成顯著損害。而AADC早在4月份就已發現,中國產品傾銷差額相對較小、對產業所造成的沖擊可忽略不計。
事實上,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該反傾銷調查“耗資耗力且缺乏必要性”。AADC所做的終止調查決定受到澳洲清潔能源委員會(CEC)的支持。
CEC政策部理事格萊德曼(Darren Gladman)表示對本次反傾銷案終結的決議感到高興,因其“將近18個月籠罩在全澳整個產業的不確定性的根源徹底鏟除”。他指出,貿易自由化是一項重要工程,可為本土消費者創造多種利益。對澳洲居民而言,反傾銷稅將提升太陽能價格,這將對產品銷量產生消極影響,從而抑制澳洲光伏產業的發展。
經調查,反傾銷委員會發現無錫尚德(Wuxi Suntech)傾銷幅度排在首位,達到8.7%,其次分別為天合光能(Trina Solar)、Residual Exporters、中盛光電(ET Solar)和昱輝陽光(ReneSola),相應傾銷幅度分別為4%、3.9%、3%和2.1%——然而AADC表示,在實質性損害方面,“以上傾銷水平所造成的影響均可忽略”。
據悉,澳洲正式發布終結反傾銷調查通告的前一日,歐洲議會議員(MEPs)呼吁歐盟盡快停止對中國進口光伏產品征收最低進口限價(MIP)、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等。
按照國際《反傾銷協議》規定,當進口國因外國傾銷某種產品,國內產業受到損害時,增征相當于出口國國內市場價格與傾銷價格之間差額的進口稅(即反傾銷稅),以抵制傾銷、保護國內產業。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光伏面板在澳洲面板市場份額高達80%,澳洲光伏產業每年為中國出口商創造的銷售收入約達5億澳元(約3.93億美元)。
作者:Max 來源:澳華財經在線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