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上,充沛的陽光和廣袤的荒漠,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也讓青海成為全國太陽能應用和光伏發電的先行者。 上世紀90年代,在美麗的青海湖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建成了青海第一座光伏電站,只有4千瓦的小電站,支撐起一個村莊的生活用電。 2001年,國家送電到鄉工程啟動,在青海建成了一批小
在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上,充沛的陽光和廣袤的荒漠,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也讓青海成為全國太陽能應用和光伏發電的先行者。
上世紀90年代,在美麗的青海湖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建成了青海第一座光伏電站,只有4千瓦的小電站,支撐起一個村莊的生活用電。
2001年,國家送電到鄉工程啟動,在青海建成了一批小型光伏電站,解決了112個無電鄉的基本生活用電。
2009年,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在全省偏遠牧區建成了一批微網光伏電站,讓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群眾用上了電,滿足了日常用電的需求。
青海光伏的大發展起步于2010年。正是在這一年,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者們立足高原、放眼世界,在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夾縫中艱難抉擇,確立把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位列青海十大重點產業之首。
出于啟動國內市場的需要,2011年,光伏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謀定而后動的青海人,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歷史機遇。5月的一場動員會,掀起了光伏電站建設的高潮。當年,青海就建成并網光伏電站42座,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2012年達到200萬千瓦,2013年突破310萬千瓦,2014年年末達到412萬千瓦,到今年上半年,青海并網光伏電站總數達到151座,并網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465萬千瓦,在全省總裝機容量的占比達到25%,位居世界前列。
規劃篇
“以光伏發電終端市場為先導,吸引投資,帶動中上游產業鏈發展,逐步打造生產、發電、并網傳輸基地”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戰略。面對光伏市場的風云變幻,青海以科學的規劃和科技創新作支撐,走出了一條青海特色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之路。
作為新興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只有送得出、用得上,才能發揮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而這一點,將直接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青藏聯網工程為基礎,國家電網先后建成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工程、750千伏柴達木主變電站擴建工程,建成格爾木、德令哈、共和等光伏匯集送出工程,青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資源的能力持續增強。
科學謀劃光伏電站布局結構,青海在建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兩個大規模集中光伏電站群的基礎上,兼顧海北、黃南兩個藏族自治州的合理發展,有序引導大規模光伏電站向東部荒山荒坡進軍,向負荷中心拓展。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格爾木市、海南州已經列為國家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在城市區域供電、供熱、交通和建筑中的應用。
出臺地方性優惠措施,探索分布式、離網電站等多種應用模式,鼓勵在廠房、學校、醫院、個人住房等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依托國家“金太陽工程”解決偏遠牧區用電問題,到2015年底,青海還將建成363座離網光伏電站,解決27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作者:馬新 張網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