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后中國經濟起飛,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卻背負全球暖化禍首的惡名。現在中國要經濟轉型,但這個頭銜卻即將讓渡給印度。印度總理誓言要讓印度經濟在未來20年快速成長,一年GDP增速要達8%,意味經濟成長付出的環境代價將愈來愈大。 《經濟學人》報導,現在印度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一年為1.6噸,約是中國
1980年后中國經濟起飛,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卻背負全球暖化禍首的惡名。現在中國要經濟轉型,但這個頭銜卻即將讓渡給印度。印度總理誓言要讓印度經濟在未來20年快速成長,一年GDP增速要達8%,意味經濟成長付出的環境代價將愈來愈大。
《經濟學人》報導,現在印度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一年為1.6噸,約是中國在1980年經濟改革時的標準,然在30年后,中國人均排放量已經是印度的四倍。若印度以8-9%成長率持續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會增加三倍,從2010年的17億噸增加到53億噸,人均排放量增加3.6倍。在十五年之內,印度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印度政府承諾2030年每單位GDP排放量,即碳排放密度,會下降三分之一,但是卻沒有提供總排放量減少的明確目標,因而遭受批評。但報導指出,印度是全世界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他們需要藉由經濟成長來脫貧,二氧化碳排放是必然的。
但是印度在犧牲環境追求成長的當下,必須正視環境污染對印度本身的威脅。報導表示,印度每年50萬人死亡可能肇因于家庭燃燒木材或糞便烹調產生的煙霧,大部分受威脅的是女人與小孩。此外,氣候變遷會造成農業損失,因為三分之二的農作物仰賴季風,全球暖化會使季風時間不可靠,而西瑪拉雅山冰川減少會影響下游幾百萬人用水。
四分之一的印度人居住在海邊,海水上漲也會威脅其生存環境。報導指出,許多國家遭受一個或幾項全球暖化的威脅,很少一個國家會面對所有的威脅,所以雖然印度需要成長,但不容忽視這些后果。
作者:黃嬿 來源:科技新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