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格爾木市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崛起,綠色新能源點亮青藏高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界矚目的焦點。
作者:孫世芳 馬玉宏 林紫曉 石 晶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格爾木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調查
圖為格爾木東出口并網太陽能發電園區。 經濟日報記者 林紫曉攝
近年來,青海格爾木市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崛起,綠色新能源點亮青藏高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界矚目的焦點。同時,格爾木市把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與荒漠化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為我國探索和創新荒漠化治理開辟了新途徑。不過,受制于并網條件,棄光限電的產業發展之痛也困擾著格爾木。
戈壁灘上崛起“光伏城”
在格爾木東出口公路上,當汽車行駛到距格爾木市區約14公里、東距昆侖經濟開發區7公里處,記者的眼前忽然出現一片深藍色的多晶硅,仿佛連成群的藍色湖泊,放眼望去,廣闊無垠,枯黃的戈壁灘頓時變得生機勃勃。
“這就是我們東出口的光伏產業園區,”格爾木市經發委副主任高世亮向記者介紹,“我們從2011年開始投入建設,幾年來集中成片的規模已經是全國最大。截至2014年底,我們建成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698兆瓦,其中東出口1590兆瓦”。
記者看到,一片片多晶硅就像一個個藍色“巨人”仰望藍天,讓陽光盡情地灑在“臉上”,為附近大電網輸送著綠色清潔能源。
高世亮驕傲地說:“我們這兒發展光伏太陽能有兩個天然優勢:陽光和土地!”據介紹,格爾木是全國太陽能資源開發綜合條件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年均日照時數為3096.3小時,年總輻射量為6950兆焦/平方米,是名副其實的“日光城”。另外,格爾木擁有大量國有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轄區面積12.45萬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積近6.2萬平方公里,太陽能發電理論蘊藏量可達15.5億千瓦。
據了解,格爾木依靠青藏公路和柴達木資源開發而興,然而長期的粗放式發展,帶來空氣和重金屬污染隱患、工業垃圾處理難等一系列問題。格爾木一度遭遇“經濟發展不足、環境保護不住”的尷尬。
近年來,格爾木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改變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循環經濟之路,深入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轉型之路。根據國家及省、州發展新能源產業要求,格爾木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培育,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從“日光城”大步邁向“光伏城”。2014年,格爾木成為全國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費比重達12%以上。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格爾木太陽能發電園區總累計發電量為75.1億千瓦時,其中2015年1至11月發電量為25.2億千瓦時。按照火電煤耗(標準煤)320克/千瓦時計算,可節約標煤約8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1.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68.6萬噸,對減輕環境污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顯著。
光伏產業不僅改變了格爾木的發展面貌,也帶動了當地居民就業。作為土生土長的格爾木人,國電龍源格爾木公司計劃發展部部長李雙良以自己的經歷告訴記者:“我們格爾木人以前大多要去外地打工謀生,自從光伏電站建設起來之后,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就業機會,也鼓勵我們去學習新技能。能夠留在自己家鄉,為家鄉建設作貢獻,我感覺很自豪。”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格爾木人心中謀劃著一盤大棋。在2014年至2030年間,格爾木市擬規劃在東出口、南出口、格爾木河西、小灶火和烏圖美仁地區建設5個光伏產業園區,總用地面積289.4平方公里,裝機容量8476兆瓦,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首屈一指。
作者:孫世芳 馬玉宏 林紫曉 石 晶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