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工業和農業文明,也帶來了對能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找到一整套可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理想能源解決方案,已成為全人類共識。
原標題:能源革命亟須自主創新技術引領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項曉東
中國及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工業和農業文明,也帶來了對能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找到一整套可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理想能源解決方案,已成為全人類共識。
習近平主席曾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指出,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習主席向全世界承諾中國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眾所周知,能源革命亟須創新技術引領。正處于創新發展階段的理想能源有望為完成這一指標提供技術保障。當前,人們對理想能源的標準已達成共識:可再生,低成本,無傷害。與傳統能源設施兼容、與化石能源功能兼容的“可兼容”這一標準至關重要。過去100多年,世界范圍已建成約20TW(1012W)以火電為主的基礎能源設施,形成了效率和性能較高的熱功轉換系統,如蒸汽、燃氣輪機。理想能源解決方案應與傳統熱功轉換系統相兼容,否則需要建設全新的替代設施,勢必會造成額外的浪費和污染。
目前,建筑能耗占全球能耗的40%,中國建筑能耗略低,但建筑及工業依靠散煤燃燒的能源卻占總煤耗的50%。散煤燃燒造成的“霧霾”是煤電的20倍以上,理想能源解決方案應與建筑能源供熱及制冷系統“兼容”并可替代工業散煤燃燒,從而率先解決“霧霾”問題。理想能源解決方案還應具備化石能源的可調度性,像燃氣輪機電廠一樣具有可調峰功能。
從科學戰略層面看,最有可能滿足理想能源標準,特別是“可兼容”標準的主要技術途徑是太陽能光熱技術,當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圍繞解決制約太陽能光熱利用效率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你追我趕。可喜的是,中國率先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始創新技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想能源解決方案,在集熱、吸熱、輸熱、儲熱、換熱,以及低溫潛熱利用六大環節上性能指標超越國際先進水平,徹底打破了以往中國科學技術只能跟蹤趕超國外技術的路徑。
作者:項曉東 來源:中青在線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