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世界上首個高溫熔鹽槽式太陽能發電示范回路在甘肅阿克塞戈壁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由深圳市金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獨資建設。
原標題:多家企業搶灘萬億光熱市場 高成本與技術路線成掣肘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歐陽凱
10月12日,世界上首個高溫熔鹽槽式太陽能發電示范回路在甘肅阿克塞戈壁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由深圳市金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釩能源)獨資建設。
金釩能源董事長官景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十年將在阿克塞建成全球裝機規模最大的光熱發電站集群,總裝機1500萬千瓦的巨型發電園區。
今年9月以來,光熱產業逐步邁開實質性步伐,先是1.15元的上網標桿電價落定,而后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名單得到正式公布。同時,光熱發電市場正受到資本垂青。10月11日,首航節能連發三份光熱項目投資公告,其中與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便簽訂1000兆瓦光熱發電合作協議,累計投資將達300億元。
配套產業鏈待完善
記者注意到,此前光熱發電市場雖有國家多項政策護航,但發展并不如人意。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僅有約18.1兆瓦,這也意味著“十二五”規劃的1000兆瓦目標已經落空。
官景棟表示,光熱電站相比光伏電站需要較大的投資,以光伏電站為例,每千瓦的投入最早是2萬元,如今已經降到7000元,而光熱電站每千瓦投入則高達4萬元。
在官景棟看來,國內光熱產業鏈仍不完善,國產化率普遍較低。他舉例稱,“一片反射鏡在國外買要150歐元,但在國內生產則只要50歐元;買一根意大利集熱管需要排5年隊,一個電廠需要3萬根,1.3萬元人民幣一根,但如果自己建配套廠,一根只要3000元人民幣。”
去年11月1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梁振鵬明確表示,“十三五”初步規劃到2020年達到1000萬千瓦的光熱發電目標。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直接投資是5000億元,間接投資在1萬億元以上。
但從當前來看,要實現到2020年實際并網目標并不容易。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新能源處副處長邢翼騰此前在一次論壇上透露,目前光熱產業“十三五”規劃已經基本定稿正在走程序,2020年的并網目標已改為500萬千瓦,即便如此,實現難度依然很大。
“國內光熱產業鏈上的企業仍缺乏相應‘資格’,所謂資格指的是有項目、有技術,并且技術得到驗證、項目獲得批復,同時具備相應產業基礎。”官景棟說道。
據業內人士預計,光熱電站每千瓦的投入有望在兩年內從4萬元降到2萬元。官景棟認為,這需要依靠兩方面因素,一是自有技術體系下的國產化,二是達到一定量產規模。
作者:歐陽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