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新能源產業新時代的趨勢及特點

    2018-07-18 06:51:16 太陽能發電網
    未來將有更多的傳統能源企業或非能源企業跨界進軍新能源行業,之前單一的能源企業將向綜合性能源企業轉變,以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

    區域特點鮮明 度電成本持續走低


      政策和資源一直是影響我國新能源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在區域政策和資源影響下,依托于各區域產業基礎,我國新能源產業集聚特征顯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西南、西北等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并且,各集聚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特色明顯。其中,長三角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1/3的新能源產能;環渤海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研發和裝備制造基地;西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項目建設基地;西南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電裝備制造基地。


      隨著新能源產業鏈逐步實現國產化,設備技術水平和可靠性不斷提高,產業規模的擴大,新能源度電成本也持續降低。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時,平均度電成本比2010年下降約7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約為0.43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7%,已非常接近火電電價。未來隨著新能源關鍵設備成本的下降,以及電網接入、土地租金、融資成本、稅費等非技術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技術度電成本將持續降低,屆時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風電在發電側平價上網,光伏發電在用戶側平價上網的目標基本上可以實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需推動


      我國新能源行業之所以短期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與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價格、財政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等經濟激勵型政策,對解決新能源產能成本過高、市場需求薄弱、提升產業競爭力等問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眾多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也被產能過剩問題纏身。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例如,自新能源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很多地方和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大規模投資新能源產業,導致出現“一哄而上、混亂發展”的局面。此外,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是沿用過去加工貿易的傳統模式,兩頭在外,產業集中在產品加工制造環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嚴重受創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能源產業,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我國新能源產品在國外銷售。在國內市場尚未好好經營而國家市場萎縮的雙重壓力下,很多企業通過提高規模經濟,降低產品成本和價格來搶占市場,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形成過剩產能。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新能源行業的整體產能利用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其中太陽能光伏設備產能利用率僅僅為59.6%,風電設備為68.8%。因此,未來在新能源產業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產能過剩矛盾,勢在必行。


      此外,為了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除補貼之外的其它政策支持,例如,需要政府在產業發展上做出合理的長遠規劃。同時進一步深化統籌布局、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理順消費轉型等各種關系,幫助行業規避商業機構的經營風險


    跨界融合 新模式、新業態涌現


      隨著大數據、能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能源、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關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發展,未來新能源行業將會催生很多不同于之前傳統的企業模式,其經營方式也會發生很大改變。例如,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將給新能源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共享經濟有可能使新能源的邊際成本降到零,越來越多的企業、公用建筑和家庭,在消費新能源的同時,開始成為新能源生產者。再如,在電動汽車、靈活性資源、綠色能源靈活交易、能源大數據與第三方服務等領域內,已經出現多種企業創新模式,正在重塑新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推動新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基于新能源向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諸多國際油氣公司及部分非能源企業也紛紛調整發展戰略,進軍新能源行業。


      石油企業并加大新能源業務投入,以求實現向綜合性能源公司的轉變。從各大公司的新能源戰略布局來看,各公司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地熱能源、氫燃料以及儲能技術各大業務版塊,各有側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競爭優勢。國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也較早就進入新能源產業,加大力度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和生產,例如,中石油側重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中石化高調進軍甲醇開發;中海油未來重點發展海上風力發電等。


      可見,未來將有更多的傳統能源企業或非能源企業跨界進軍新能源行業,之前單一的能源企業將向綜合性能源企業轉變,以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


      (作者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經濟學博士)



    作者:劉滿平 來源: 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日本污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把她抵在洗手台挺进撞击视频|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小嫩妇又紧又嫩好紧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影院| 夜月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acg全彩无遮挡口工漫画网址|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捅|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白嫩在线观看| 2018av男人天堂|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美女羞羞喷液视频免费| 啦啦啦手机在线中文观看|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15p|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二代妖精免费看| 成都4片p高清视频| 一级毛片不收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 |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免费看|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