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中國飛速增長的需求,切尼爾能源,埃克森美孚和其他美國能源公司正在競相建造液化天然氣(可以通過船舶運輸的超低溫天然氣,LNG)出口設備,設備總量超過24個,且造價不菲
去年秋天,中國甚至以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訪問北京為契機,同意向阿拉斯加的一個液化天然氣項目投資高達430億美元。
但是這位財大氣粗的買家和貨物供應充足的賣家不再是一拍即合了。中國——作為不斷升級的貿易戰的一部分,周二表示將對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的6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征收10%的關稅。
貿易緊張局勢可能使下一批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更難獲得啟動資金。
“這顯然非常令人擔憂。一些項目是非常有可能被推遲的,”液化天然氣中心的執行董事查理·里德爾(Charlie Riedl)這樣說到,該中心是代表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其他能源公司的貿易集團。
在美國,頁巖熱潮造成了天然氣過剩。為了擺脫過剩問題,美國于2016年開始出口液化天然氣,總部位于休斯頓的切尼爾(LNG)在路易斯安那州開設了Sabine Pass碼頭。今年早些時候,道明尼資源公司(Dominion Energy)在馬里蘭開設了Cove Point,這是美國第二個LNG出口設施。
中國就像是房間里的大象。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它即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這是美國計劃建造新設施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建造至少25個新設施,可以讓美國的出口能力翻兩番,而液化天然氣是特朗普能源優勢議程的核心。
根據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的數據,在截至2018年6月之前的12個月中,中國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第二大買家。 殼牌,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DSA)的美國子公司,是最大的賣家。
然而,根據ClipperData的數據,由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國近幾個月已削減其美國液化天然氣購買量。相反,北京正將更多目光轉向液化天然氣豐富的卡塔爾,澳大利亞和俄羅斯。
“中國已經能夠找到更靠近自家后院的良心賣家,”ClipperData的商品研究主管馬特·史密斯(Matt Smith)說到。
關稅不及此前擔憂的水平
標準普爾全球普拉茨(S&P Global Platts)表示,現在,關稅可能會使美國液化天然氣失去中國市場。
“世界上還有其他供應商很樂意為中國供應天然氣,并且他們沒有10%的關稅,”里德爾說。
美國石油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經濟政策副總裁凱爾·伊薩科爾(Kyle Isakow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貿易形勢“對美國能源領域發展起負作用,并與政府宣稱的'能源支配地位'的目標背道而馳。”
好消息是關稅僅有10%,此前中國曾威脅要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征收更高的關稅,達到25%。由于實際關稅低于預期,切尼爾的股價周二上漲了2%。
無論如何,分析師并不認為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整體出口在短期內會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它還有很多其他買家,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和拉丁美洲,并且華盛頓一直在推動歐洲打破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的能源分析師帕維爾·莫爾查諾夫(Pavel Molchanov)表示,“如果中國購買量減少,那其他國家購買量就會增加。” “無論是中國買家,歐洲買家還是拉丁美洲買家都沒關系。收入就是收入。”
項目是否會被擱置?
美中貿易戰的真正影響可以從下一波在建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感受到。
由于建立每個設施的成本巨大,融資取決于是否能找到可以簽長約的買家。并且,到現在為止,中國顯然都是最合適的買家。
例如,今年5月,切尼爾宣布計劃擴建其在德克薩斯州的Corpus Christi出口碼頭。此次擴張部分則得益于與中石油(PTR)的合同。
Cheniere沒有回應對中國關稅的影響發表評論的請求。
今年8月,切尼爾首席執行官杰克·福斯科(Jack Fusco)告訴分析師,中國以關稅作為威脅,這可能會延緩他們與中國同行就未來發展的談判。
然而,福斯科表示,關稅不會影響現有合同。他強調,良性的美中能源關系對雙方都有利,包括為美國創造數以千計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
福斯科說:“中國是切尼爾重要的成長型市場,我們預計將長期向中國出售大量液化天然氣。”
翻譯:馮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