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各國紛紛縮減發展新能源的補貼計劃。致使光伏產品需求大幅度減少。加之近年來中國光伏產能的急速擴張,導致了中國光伏企業嚴重產能過剩,光伏產品價格急劇下降。10月19日美國Solar World等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指責這些太陽能電板企業使用傾銷手段,壓低了美國市場價格,損害了該行業的利益。
美方如果采取限制措施,不僅對中國產業造成巨大影響,同時也將對包括美國太陽能企業在內的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旦貿易戰打響,美國對外國產品設的關稅越高,美國產品出口的可能性就越低。美國對中國的太陽能制造設備出口也將受到影響。這件事只是中美公司之間正常的一項貿易摩擦,并不能因為美國公司發起的這項反傾銷指控,就說這種做法好或者不好,因為中國公司也一直在利用反傾銷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美國3家光伏公司在一個月內相繼宣布破產,而這3家公司恰好都接受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為上述4家公司擔保貸款10多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已經表態,認為美國光伏企業遇到的困境,是因為中國企業的競爭。這使得“雙反”染上了政治因素。美國政府重視失業問題,“雙反”可能是為了安撫那些因破產和裁員而失業的工作人員情緒。
中國和美國一樣存在對光伏企業的補貼,但不能將美國企業競爭失利的原因歸結于中國企業的補貼。短期來看,歐洲國家對光伏需求劇減造成光伏電池板價格下降,并造成整個行業盈利不佳。長期來看,制造業都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廠房、勞動力更便宜,這些都造成了美國企業虧損倒閉。因此發起雙反的理由站不住腳
針對美國欲舉起“貿易制裁”的大棒,企業界反對的聲音更是直接。無錫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就表示,光伏產業需要一個統一的市場規則,也包括貿易爭議的解決機制;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更是指責,美方的指控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無知。美國官方需要弄清楚任何報復措施是為了保護那些瀕臨倒閉的公司還是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提高競爭力。中國和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應該合作,利用中國成本低的優勢,如勞動力成本,和美國的技術優勢。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透露,中國今年的光伏電池板總的產能將達到30GW,而全球今年裝機量只有20GW。目前光伏電池板的庫存在10GW左右需要消化,中國的光伏企業有1/3在停產和半停產狀態。據悉,目前還有一些光伏企業寧可賠本也在艱難出貨,但是如果這樣的行情持續下去,一半以上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一些小規模的企業,不惜將價值上百萬的生產線以20萬-30萬的價格出售,但要求買主負責其背負的債務。
中國從美進口光伏設備,2010年美國進口中國產品14億美元,但美國出口的25億美元多晶硅、14億美元的設備中,大多數銷往中國,中國光伏產業為美國光伏業的發展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雙方在談判交涉的過程中,應多提及一下中國光伏企業的作為,爭取能夠喚醒美方的良知。此外,貿易本質上是一種國家間的互惠行為,并不是美國單方面對中國的恩賜。在美中經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關系。美國發起種種貿易保護行動,從短期看可能有利于部分美國企業,但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行為損害的是美國本土的消費者以及全球先進科技的發展。
根據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SEIA統計,2010年美國太陽能工業增長了67%(而美國全國GDP僅增長了3%),安裝量從2009年的36億美元增長到了2010年的60億美元。2011年前兩個的季度仍延續這一趨勢。太陽能安裝成本持續下降,與2010年初相比,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下降了20%,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下降了30%。太陽能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到2011年8月,美國的太陽能崗位達到了十萬人,比2009年幾乎翻番。各州的太陽能企業達到5000家。
無論美國政府采取何種舉動,要想挽救美國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已是無力回天。中國政府始終推進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其龐大的生產規模來看,中國已占據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產量的3/5。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產量的95%出口,其中一部分銷往美國,這促使太陽能電池板批發價大幅下降。
以美國目前的經濟形勢看,現在不是美國冒險打貿易戰的好時候。美國政府也應該明白,中美貿易問題固然存在問題,但兩者深度依賴,不是一個法案就能改變其結構的,而這個時候打貿易戰只會讓美國經濟雪上加霜,不會得到任何明顯好處。中國對美國出口巨大,因此牽制力也很大。如果我們反制美國,搞一些小動作就會讓美國受不了。201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將近。美國執政者應當謹記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關稅,導致其他國家也紛紛高筑關稅壁壘,加劇了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教訓。
光伏產業目前面臨的這場沖擊似乎變成了金融危機的延續。而這種危機或許將會持續下去。經歷過需求危機后,一些小型企業將會被逐步的被淘汰,存活下來的規模的生產企業,既有利于維持市場的有序競爭,也可以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同時,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最具潛力的光伏市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這一市場并沒有真正的啟動,未來必將會有更大的潛力值得去挖掘。此時正是企業大練內功的絕佳機會。盡量避免大舉擴張,待市場成熟穩定之時,就是整個行業第二次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