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裝機量3500萬,雖然尚未正式公布,但綜合11月數據、各專業公眾號和券商調研口徑,基本已成定局。由此可見,在最近幾年,風電的增速已經是非常大。而且,今后風電還將保持這個高速增長的趨勢。風電能保持高增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陸上風電已經實現了平價。請看秦海巖在12月27日對風電經濟性的表述(稍微熟悉
今年的裝機量3500萬,雖然尚未正式公布,但綜合11月數據、各專業公眾號和券商調研口徑,基本已成定局。由此可見,在最近幾年,風電的增速已經是非常大。而且,今后風電還將保持這個高速增長的趨勢。
風電能保持高增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陸上風電已經實現了平價。請看秦海巖在12月27日對風電經濟性的表述(稍微熟悉風電的朋友都該知道秦海巖在風電的江湖地位,就不多介紹了):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新建風電項目都實現了平價上網。以河南某風電場為例,基于當前的技術水平,按當地約7500元/千瓦的單位造價水平測算,項目的度電電價可降至0.3元/千瓦時,低于河南省的標桿上網電價0.3779元/千瓦時,項目可以獲得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按安裝2臺3MW風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為2760小時(發電1656萬千瓦時,較保守的水平)測算,年電費收益可達625.8萬元。扣除貸款、運維等成本,年均凈利潤約為292.2萬元,20年運行期將累計創造利潤5844萬元。考慮到河南省的風能資源條件在我國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這一測算適用于我國的絕大部分地區。”
請注意其中的關鍵表述:每年電費625萬,其中的凈利潤是292萬,利潤率為47%。這是相當豐厚的收益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收益情況,是在政府已經不用補貼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說明風電通過自身的技術突破和降本,已經成為了一門有利可圖的好生意!因此,即使政府不怎么進行號召,各路社會資金也將大舉進入風電。
以上是從供應端的角度來觀察的,觀察的結果是:風電已經實現了平價和有利可圖。那么,從需求端的角度來看,又如何?
首先,請看風電的大背景,即3060承諾。9月22日和12月19日,兩次在聯合國向全世界親口承諾,一次比一次具體。其次,10月的五中全會和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對3060承諾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因此,3060承諾已是一項基本國策,發展風光的大趨勢已是勢不可擋。
其次,請看管理層面的落實動作。能源局在12月22日的表態:昨日,中國能源政策研究年會2020暨「中國電力圓桌」四季度會議在京召開。據報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會上證實,能源局已提出了2021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1.2億千瓦的目標。
2020年風光的總裝機是7000萬,這已經是創近幾年歷史新高的宏大數字。而2021年要達到1.2億的總裝機,增幅達到71%以上。這意味著,整個風電板塊,在2021年,都會有接近翻倍的漲幅!
再次,請看各大電力央企的表態:一、我國電力總裝機量第一名,國家能源集團。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表示,“十四五”時期預計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7000-8000萬千瓦。二、我國電力總裝機第二名,華能集團。11月27,華能表示,“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干8000萬到1億的清潔能源。12月19日,華能一把手舒印彪在《新聞聯播》對此又進行了公開表態。三、三峽集團。11月27日,三峽新能源宣布在“十四五”時期及后續發展階段,三峽集團將保持每年15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增裝機規模的增速。
以上三家合計就已經是5年2.5億的裝機量。另外,還有國家電投、華電、大唐、中廣核、華潤等電力央企,很快都會宣布各自的裝機計劃(29日,大唐鄒磊直接到能源局,開雙方的班子會,計劃數估計就要出臺了)。落實到風電領域來說,十四五期間,每年的裝機量,必將大大超過5000萬!因此也可以認定,能源局的2021年1.2億的號召,正在被各電力央企在層層落實。
結論:從供應端來看,風電自身已經實現了平價,解決了“能不能”的問題。當然,光伏的供應端也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需求端來看,3060的承諾解決了“愿不愿”的問題。既有能力,也有意愿,這就解決了風光發展的根本問題,不大發展才怪!
至于有人擔心的用地問題、電網消納問題,乃至注冊審批程序緊等問題,我認為這都是前進中的問題,也是必然能夠克服和解決的非根本問題,決不可能改變風光發展大趨勢。而產業鏈的供應問題,在實現了平價、技術突破且盈利可期的的情況下,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必然會以極快的速度來解決。
因此,一場至少持續五年、十年,乃至更長遠的風電、光伏大發展大提速,已經拉開大幕了!這一波風電光伏大提速的啟動元年,就是2021年和這一年的1.2億!
原標題:風電板塊2021年將是極大豐收的一年!
作者: 來源:財豹大叔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