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不僅要大幅提高供電系統的靈活性,也需要電力消費者的用電行為做適應性的調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終端用戶電價分時制度,并提出了分時電價體系優化的目標、原則和方法,有利于使我國的終端用戶電價體系適應新形勢要求,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不僅要大幅提高供電系統的靈活性,也需要電力消費者的用電行為做適應性的調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終端用戶電價分時制度,并提出了分時電價體系優化的目標、原則和方法,有利于使我國的終端用戶電價體系適應新形勢要求,更準確地反映不同時段的系統供電成本,使消費者的用電行為與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相融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用戶側分時電價是電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力產品的質量及可靠性保障,基于電力系統內供求關系的連續的實時平衡,而這又以發電與負荷之間、不同類型機組之間、電網與發電之間、電網與負荷之間一系列復雜的系統集成為條件。但由于用電需求受人類作息節律、氣溫變化等因素影響,同一天內的不同時段之間、同一年內的不同季節之間,變化很大,且隨機性很強,相應的系統集成以及應對需求變化的成本也不同。按照責任者(受益者)負擔原則,也為電力成本能在用戶消費支出結構或產品成本構成中得到真實的反映,使其用電行為合理化,進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用電的價格也應分時確定。
為此,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就已實行了用戶側分時電價制度。此后,在一些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國家和地區,零售電價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價格變化更加反映時段的價值差別;受政府管制的保底或默認供電價格,也有峰谷電價、尖峰電價、季節性電價等分時結構的設計。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的比重持續增加,用電負荷與系統邊際供電成本的時間分布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偏離。因此,在有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高比例接入的國家或地區,近年來的用戶側分時電價設計中,也在引入“凈負荷曲線”等適應性的調整措施。
《通知》貫徹落實可有效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我國目前的“市場化交易”電量約占40%左右,且大部分地區未建立競爭性電力現貨市場,市場化分時電價體系尚未形成!锻ㄖ穼Ψ謺r電價體系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可有效助推新型電力系統的形成。
一是明確了峰谷電價時段劃分、價差確定的原則和區間范圍,如上年或當年預計最大系統峰谷差率超過40%的地方原則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則上不低于3:1,可使價格機制在電力供需形勢緊張、電力調節資源稀缺的地區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
二是提出在峰谷電價的基礎上推行尖峰電價,明確了尖峰時段確定的依據以及尖峰電價的上浮比例要求,有助于更有效地削減電力系統尖峰負荷,降低系統運行壓力以及對新增電力投資的需求,以經濟手段和相對較低的成本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
三是要求日內用電負荷或電力供需關系具有明顯季節性差異的地方,進一步建立健全季節性電價機制,分季節劃分峰谷時段,合理設置季節性峰谷電價價差。這不僅與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資源分布及負荷特性差異大的國情相適應,也有利于加強地區間的能源合作,進而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是明確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高的地方,峰谷時段的劃分要充分考慮新能源等發電出力波動以及凈負荷曲線變化特性。按此原則,在光伏發電比重高的地方,午間用電高峰時段將可能被劃分為平段,執行平段價格。由此,不僅可進一步促進光伏發電的消納,也可合理地引導系統調節性電源的運行,提高電力系統適應光伏發電高比例接入的能力。
五是要求熱電聯產機組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大、電力系統階段性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可參照尖峰電價機制建立深谷電價機制;強化尖峰電價、深谷電價機制與電力需求側管理政策的銜接協同,充分挖掘需求側調節能力。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熱電聯產機組與風電的出力在時段上沖突明顯,深谷電價與尖峰電價的協同推出,使峰、谷價差加大,對低谷用電的激勵及尖峰用電的抑制作用將更強,需求側響應成為電力系統可調度資源,電力系統整體靈活性將進一步提高。
作者:楊娟 來源:能源研究俱樂部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