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10企折戟IPO:上機數控庫存壓頂,鹿山新材毛利急降,皇明撤回
行業低谷之下,公司在劫難逃。
截至2012年8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10家光伏行業公司折戟IPO。
同一個行業多達10家公司上市被否,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上述10公司之一的保代說道,“這里面一定有行業的共性在里面!
“光伏行業目前正處于低谷,已經上市的一些公司都發生虧損,盈利下降的預測導致很多要上市的公司發行不出去!比A東區一大型上市券商的長期研究光伏行業的分析師說道。
行業共性:產能過剩價格暴跌
10家IPO擱淺的光伏公司分別是上機數控、思可達光伏、鹿山新材料、恒基光伏、快可光伏、日地太陽能、天能科技、歐貝黎、皇明股份和輝煌太陽能,前三者是首發申請被否,恒基光伏為中止審查,而其余6家則是終止審查。
它們都要面臨市場對其盈利能力的拷問,這不僅僅是某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風險,其中產能過剩和價格暴跌是這輪光伏寒冬最重要的問題。
8月7日,美國投資機構M axim G roup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不論數據的準確度有多高,毫卻無疑問地打擊了光伏企業和投資者脆弱的內心。
2009年以前,全球光伏市場啟動,對上游多晶硅的需求大增,當時產能有限,供給遠小于需求,導致多晶硅價格暴漲。2010年后,隨著多晶硅企業新建和擴產產能的釋放,全球多晶硅產量繼續不斷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光伏市場自2005年至2009年實現了年復合增長率45%的飛速發展,但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遭遇突如其來的寒冬。2011年,全球總產量達到24萬噸,不過根據IHSiSuppli統計,2011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僅20.5萬噸,多晶硅市場供給明顯大于需求。
同時,自2010年開始,國內對多晶硅的需求由偏緊轉化為過剩,導致2011年大量的多晶硅庫存積壓和價格的暴跌。
2011,可以說是光伏行業最慘烈的一年。從大環境上看,一方面,占光伏市場超過6成的歐洲開始削減光伏補貼;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掀起反傾銷和反壟斷。
而且,上述光伏行業分析師分析,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帶來的影響是光伏市場的急劇萎縮,而中國90%以上光伏產品出口,其中大部分產品銷往歐洲,同時近幾年中國光伏產品產量又在不斷增加,供給遠遠超過需求。
除了產能過剩,光伏行業的產品價格也在不斷創新低。
今年6月,天拓咨詢發布的《2012年光伏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中稱,據光伏行業調研機構IMSResearch最新的統計顯示,光伏產品價格在2011年大幅下降。其中,太陽能硅片的價格在過去12個月中大幅下滑70%,從2011年一季度的1美元/瓦,下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0.3美元/瓦。另外,多晶硅、電池和組件的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8%、57%和44%。
2012年初至6月6日,光伏產品單價仍在下探。2012年上半年,多晶硅下跌21.5%,多晶硅片下跌5.15%,單晶硅片下跌0.65%,光伏電池片下跌1.05%、光伏組件下跌12.9%,薄膜電池組件下跌6.31%。
光伏行業的風險直接導致的是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而這也成了光伏企業IPO繞不過去的坎。
首發被否:盈利能力傷不起
上機數控、思可達和鹿山新材料是三家IPO被否的光伏企業,共同的特性是盈利能力不足,具體問題有差別。
上機數控是光伏硅材料磨削設備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是各種精密數控機床。2012年4月10日,其IPO申請被證監會否決。上機數控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主打產品毛利率下跌的風險和庫存壓力。
2009-2011年,上機數控光伏數控設備的毛利率分別為57.32%、54.68%、52.26%,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下游光伏產業需求不振,而資本規模都不到天龍光電、京運通和精功科技各自30%的上機數控,抗風險能力究竟有多強?
另外,2009-2011年,上機數控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超過4000萬元、1.2億、1.6億,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5.34%、38.95%和47.32%,存貨占流動資產比例節節攀升,同時,庫存中的庫存商品2011年大幅增加。該公司解釋,2011年下半年受硅片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下游客戶擴產動力下降,光伏設備訂單減少,部分訂單的發貨日期被延遲。
和上機數控相比,思可達光伏反映的問題主要是成長速度放緩,募投項目產能過剩。
2009-2011年,思可達營業收入分別為16855萬元、32898萬元和41038萬元,2010年跟2011年的同比增幅分別為95%和24%,營業收入雖然呈增長趨勢,但增速卻不斷放緩。另外,思可達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8.9%、61.7%和65.1%,資本壓力受到質疑。再者,在光伏行業處于低谷背景下,思可達光伏募投項目的主要產品光伏玻璃原片產能嚴重過剩,超透光伏玻璃前景也堪憂。
鹿山新材料的IPO曾受到外界質疑,認為其虛增主營業務收入達60%,實際開工率不足50%和設備投資虛增預算6040萬元等問題。從其招股說明書看,這家公司的問題是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下降,產品價格直線下降;存貨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增加。
終止審查:皇明非經常性資產較大
目前,在光伏行業,除了3家IPO被否,恒基光伏則是中止審查,另外有6家公司終止審查,這其中,備受關注當屬三次折戟IPO的皇明股份。
記者曾從皇明太陽能和其保薦機構中信證券了解到,皇明太陽能IPO終止審查,為其主動申請撤回,主要原因在于非經營性資產過大和業績持續下滑。
皇明集團下轄兩個平行的獨立公司,分別為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潔能控股公司。光熱、酒店群、會議中心、光立方等產業都是屬于皇明股份,而門窗、玻璃、建筑、光伏等產業都是隸屬于皇明控股。
皇明太陽能品牌部相關負責人曾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皇明太陽能自覺公司“非經營性資產過大,尤其是房地產這塊”,擔心因為這一原因不能通過證監會審查,故而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另外,終止審查的天能科技主要產品為單晶硅片,并逐步向下游太陽能單晶電池片、電池板組件和光伏系統應用等產品延伸,這三類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
而歐貝黎財報顯示,2009年至2011年,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7.27億元、16.85億元和22.3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58萬元、1.3億元和7931萬元,其中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約40%。同時,經營性凈現金流從2010年凈流入0.91億元下滑至2011年凈流出4.15億元,盈利質量惡化。令人擔心的是,這些企業上市后的業績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