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美國家對我國光伏產品“雙反”大棒的揮下,國內光伏企業出口命門被扼住,只得寄望國內市場。9月份我國推出了分布式光伏示范應用區項目,10月份國家電網對分布式光伏有條件免收接入費,政府部門不斷推出利好政策,試圖催化國內市場。
另外,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改變市場產品良莠不齊的局面,光伏行業標準化建設也在加速。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行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同時,相關部門也在加緊制定行業質量評價體系。
行業標準化提速
為進一步規范國內光伏組件生產標準,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向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下發了《光伏組件質量及壽命保證研究》課題任務,以求盡快從組件和電站角度規范建立起相關的質量評價體系。
此前,光伏行業已經出臺了電池組件的評估標準,但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目前,國內組件產品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安全和功率保證兩個方面,由于行業內企業眾多、良莠不齊,一些組件的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困擾終端電站運行和實際發電量的難題。
除此之外,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行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最快明年推出!斑@是強制提高企業技術質量的有力保障,通過推行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減少出口企業數量,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同時,國外進入中國的產品也必須通過中國的強制認證檢測。”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孫廣彬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
易事特電能控制研究院院長徐海波介紹,25年是國內光伏組件的壽命使用期。要想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技術配套,因此必須要推動標準化建設。
倒逼企業看齊國際標準
國內市場的逐步開啟,使得國內光伏企業的訂單結構已經發生變化。隨著行業標準化建設的提速,也倒逼光伏企業修煉內功,向國際標準看齊。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光伏業走進“寒冬”,除了受出口受阻影響之外,行業產能過剩也是主要的原因。根據數據統計,即使在沒有“雙反”的情況下,今年1-9月,我國光伏業對外出口下降34.99%。
對此,孫廣彬認為,光伏企業應該練好內功,提高產品質量,淘汰落后產能,這才是我國光伏行業重新站起來的關鍵因素。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政府層面開始推動企業向國際標準看齊。明年推出的光伏行業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將會成立國家級的檢測中心,強制檢驗檢測;成立國家級的認證中心,使產品達到出口的標準。
徐海波認為,中國光伏產品,之所以會頻繁遭遇歐美國家的“雙反”調查,主要就在于國內市場產能過剩,產品價格暴跌,質量、技術、售后服務發展滯后。因此,要想扭轉不利局面,就需要從源頭上改變。
在訂單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旭陽太陽能等東莞企業也開始進行技術革新。東莞市旭陽太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孫先生對記者介紹,旭陽太陽能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修煉內功,提高生產質量,控制成本,隨著國內市場大幕的開啟,行業標準也逐步提高,“企業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市場開啟時,搶占先機!睂O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