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市場認知還是市場的有效需求方面,專業運維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除了承擔直接提升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重任之外,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另一項更大的重擔,則在于盤活電站資產及實現光伏電站的金融交易屬性,以為整個行業的拓展提供前提。 正是因此,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的發展現狀,更
價格戰之困 綜合來看,對于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領域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困擾行業長遠發展的難題,包括商業模式單一、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等。 “在我們所提供的運維解決方案中,軟件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可能受國內軟件免費使用大環境影響,許多人會質疑為何你們僅僅一個軟件收費那么高,接受起來就有難度。”許翰丹稱。 軟件價格占比較高的另一個后果,則是價格戰。 據了解,在現有的運維管理領域,不同企業推出的解決方案之間的價格差距也比較大,最低的只需要幾萬塊錢。 “同樣是財務軟件,國內企業的產品和國際上知名的產品無論是從功能、可靠性、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們想強調的是,價格不應成為選擇一家企業的主要因素,而更應關注其實際使用時的效果。”許翰丹稱。 其實,無論是價格戰,還是市場的有效性需求不足,都折射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既運維服務的商業模式。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運維服務領域,仍采取的是類似制造業的模式,即以賣設備為主。未來是否可以考慮開發出其他的商業模式,比如免費提供信息采集和監控設備,但需要對方讓渡其電站數據的使用權,則運維服務商將來可以在數據方面做文章,比如涉足電站交易、電站評估等。 對此,華為方面表示,當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以賣設備為主,附加的只是安裝、調試技術服務以及后續產品的維保。未來的監控方案將以降低監控成本、方便運維、增加客戶價值方面為開發方向。關于商業模式,只有在電站交易平臺規范標準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商業機會點和成熟商業模式后,才有可能通過電站數據來進行電站評估和交易。 許瀚丹則認為,在商業模式方面,另外可考慮的是,由運維服務提供商免費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但要和電站業主分享由此增加的發電量收益。 “但這種方式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區分哪些發電量是由于運維部分增加的。要做到這一點,可能需要有數個年度的發電量作為參考標注和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