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我國光伏產業來說是異常寒冷的一年。這個曾經一度為“城市名片”的新興產業從沒有這樣命懸一線:美歐“雙反”、債務龐大、連續虧損、巨頭企業生死掙扎⋯⋯有專家形容光伏產業的2012是“如被冰封”。
這個時候,沒有誰比光伏企業更加迫切希望春天的到來。國家試圖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這個行業渡過難關。繼2012年10月26日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之后,財政部再給光伏產業撥付70億元資金。11月9日,財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啟動年內第二批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支持以光伏發電為主的微電網技術集成及應用示范,并將根據投資情況給予財政補助。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參與到救市行動中,無錫市和新余市分別針對尚德、賽維LDK伸出了援助之手。
這些信號給光伏行業帶來希望,甚至有專家表示,光伏業前景光明,預計2013年國內需求增長100%。
春天真的要來了嗎?恐怕要兩三年產業鏈條重新梳理完善之后才能作出判斷。
“新興產業”中彈
光伏產業還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近年來“新興產業”概念泛濫,如光伏行業一樣經過短暫迅猛發展之后便陷入困境的行業比比皆是,生物質能、生物醫藥、新材料、風電、LED等新興產業反復上演著生死大戲。
2012年愿景光電子、卡邦、安迪光電等一系列LED領域明星企業倒閉;風電行業三大巨頭企業(明揚風電、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第三季度財報均為虧損。鑒于光伏行業出現的“雙反”,有人預測,“接下來,風電和LED行業都可能出現雙反”。
一度被國家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新興產業接連陷入尷尬境地,光伏行業首當其沖。究其原因,“雙反”只能說是引爆中國光伏產業危機的導火索,問題的癥結還在企業自身。正如該行業人士所說,光伏產業其實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制造業,近年沒有重大技術突破,而競爭拼的主要是成本,只有擴大規模才能降低成本,可擴大規模又無異于引鴆止渴,這恰恰是產業還不成熟的標志。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也表示,當前光伏產業存在產業發展無序、產能擴張過快、供需失衡突出、市場對外依存度高、國內應用政策體系亟待健全、技術基礎及創新不足、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產業面臨空心化危險等問題。
光伏行業的遭遇值得引起所有新興產業的反思,在“新”的外衣下依然重復低端制造業的老路,單一老舊的發展模式,這最終會導致產業陷入困境。
作者: 來源:《綠公司》雜志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