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三環路上一棟普通大廈,高約十幾層。 這是老劉當年跑“金太陽”項目時奮斗過的地方。據他向記者吐露,過去這里有某石油央企的內部餐廳,不對外。“當時跑項目請領導吃飯,都來這。因為地方隱秘,也上檔次,喝幾頓酒,可能幾十MW的項目就拿下了。為此,人都稱我‘鮑魚小王子’。”回憶起當年,他頗為感慨。
越來越多的電站開發闖入者
隨著電力央企、民企龍頭、金融新貴及其他行業闖入者紛紛覬覦光伏裝機量,跑馬圈地大戰悄然升級。
盡管“十三五”規劃有望進一步上調光伏裝機目標,但有限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土地和電網清潔能源消納能力,決定了行業尤其是地面電站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張,項目資源依然緊俏。
前述行業協會人士直言,“前期搶項目的現象很嚴重。買電站的是孫子,賣電站的是大爺。能持續發電、內部收益率不低于12%,且限電不嚴重的地面電站,是沒人愿意賣的。”
隨著電力央企、民企龍頭、金融新貴及其他行業闖入者紛紛覬覦光伏裝機量,跑馬圈地大戰悄然升級。
去年并未完成既定裝機目標的順風清潔能源,今年仍定下了3GW目標。中節能太陽能公司今年計劃裝機約1.3GW,且借殼桐君閣A股上市,募資近28億元全部用于光伏電站建設。協鑫新能源去年5月完成港股上市,今年目標新增并網容量2GW。
除了上述去年裝機排名前五位的代表企業,聯合光伏、中民投等新進入者亦提出了GW級年度目標,且不約而同地選擇地面電站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可以看出,行業龍頭擬定的年度目標總量已接近能源局今年地面電站總目標,競爭仍十分激烈。
順風公司戰略部人士介紹,順風在全國設立了十個分公司九個辦事處,要求垂直管理,直接扎根在當地,進行項目開發。這種模式目前在民企中仍然較新。
協鑫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張國新曾告訴記者,公司項目去年以合作為主,即建成項目并購,完成了約1GW開工量。“剛開始,自己能力較弱。隨著去年下半年開發能力大大釋放,今后逐步增加自主開發,未來70%-80%項目為自主開發。”他說。
聯合光伏發言人薛健聰對記者說,“打擊路條主要是針對電站投產前的資產和指標的交易,但其并未限制電站建成后的交易。”
他介紹,作為招商局的上市新能源平臺,公司今年計劃并購1GW,為此,將投入90億元進行電站的開發和并購。接入和建成后送出消納條件好、內部收益率原則上不低于9%的電站都會是公司考慮的收購對象。
作者:姜隅瓊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