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按照管住中間......
居民電價仍執行目錄電價
社會資本進入的同時,供電的價格是否會發生變化?《辦法》規定,增量配電區域的配電價格由所在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依據國家輸配電價改革有關規定制定,并報國家發改委備案。
其中,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用電,繼續執行所在省(區、市)的目錄銷售電價。
此外,配電區域內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以外的用電價格,由發電企業或售電公司與電力用戶協商確定的市場交易價格、配電網接入電壓等級對應的省級電網共用網絡輸配電價(含線損和政策性交叉補貼)、配電網的配電價格、以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組成。
《辦法》明確,配電區域內電力用戶承擔的國家規定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由配電公司代收、省級電網企業代繳。
“有些人認為只要市場一放開,價格就會下來。我覺得不能簡單這么看,而是要具體分析。”周大地表示,電力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某種程度上不是愿意壟斷而壟斷,而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集中以后能夠更好地運行與優化。而市場放開后,在分散的情況下能否優化還要打一個問號。國際上也并沒有只要分散了就能立刻降低成本的先例。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表示,民企進入這個市場,必須具有降價的能力。首先要解決信息的對稱問題。以前是由電網公司一個大的水池子解決,現在可以向發電廠和用電單位進行信息對稱。企業了解到用戶用電需求后及時發給發電廠,發電廠根據需求發電,可以降低成本。
建電力違法失信懲戒機制
在周大地看來,要想把電費降下來,首先是整個系統的優化程度要提高,要避免不合理的投資,要加強運行的統一調度的科學性和優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把實際的成本降下來,并非社會資本進入即可。
“其實有些地方電費是可以降的,目前棄風棄水棄光現象嚴重,當然其中有可能是因為真正的負荷問題,但是絕大多數屬于利潤分配,各種規則本身有問題。便宜的電拿不來,貴的電反而要保留,這個成本就高了。”周大地說,棄風棄水要解決好,這實際上都是可以用經濟手段來調節的。
此外,同日發布的《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中對準入的售電公司劃定了最低門檻,即售電公司準入資產總額不得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周大地表示,一年電力電網建設,包括新增部分與改造部分加起來達幾千億,所以2000萬的資產總額并不是一個大數目。“如果連兩千萬都沒有,在電力建設上也是很有限的。”
而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除滿足上述準入條件外,還需滿足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其總資產的20%等條件。
此外,《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還明確了懲戒措施,即建立電力行業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對納入涉電嚴重失信企業黑名單的售電公司及負有責任的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東、其他相關人員采取電力交易機構3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注冊申請等。
作者:周程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