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各國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系列原則和要求采取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行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動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在此次巴黎氣候大會之前,系統地闡述“國家自主決
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各國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系列原則和要求采取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行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動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在此次巴黎氣候大會之前,系統地闡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s)《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正是要向世人和國人傳達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發展理念和長遠愿景。
傳統觀念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成本,阻礙經濟增長,但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據和研究結論日益表明“現在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智慧行動可以推動創新、提高經濟增長并帶來諸如可持續發展、增強能源安全、改善公共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等廣泛效益”,“提升傳統產業和社會生活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倒逼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形成節能低碳的產業體系,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有效增加綠色供給,每年新增低碳投資1.6萬億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布年度數據報告稱,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895億美元,占全球總投資3100億美元的29%。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6.6%。另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發布的《綠化中國的金融系統綜述報告》預測,中國新增的綠色金融需求大體上在每年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年度投資規模占各年GDP的比重超過3%。預計中國“十二五”期間全社會新增節能投資預期將達到2.7萬億(2010年不變價),新增低碳能源(天然氣、非化石能源、CCUS等)投資則將達到3.1萬億,低碳產業總產值約為8.4萬億元。預計2005年到2030年,低碳發展領域累計投資將突破41萬億,其中能效產業累計投資約15.2萬億,低碳能源產業累計投資約25.7萬億,風電和太陽能累計投資約11.3萬億,低碳產業規模將達到23萬億以上,對GDP的貢獻率將超過16%,成為國民經濟真正的支柱行業。同時,這當中約91%的資金將有可能來自社會資本,創新資本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將起到關鍵作用。這還不包括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推動的境外“綠色投資”。
作者:柴麒敏 徐華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