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光伏產業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過山車”式發展。一季度還處在增產擴容的爆發性增長階段,之后則急劇逆轉陷入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危局。光伏產業的大起大落不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方向,也與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宏觀戰略相背離,值得高度關注。
光伏產業發展
去年,我國光伏產業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過山車”式發展。一季度還處在增產擴容的爆發性增長階段,之后則急劇逆轉陷入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危局。光伏產業的大起大落不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方向,也與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宏觀戰略相背離,值得高度關注。
光伏產業發展陷入“內憂外患”困局
1、光伏企業業績大幅調減或陷入巨額虧損。
據在美國上市的11家中國光伏企業2011財年第三季度財政報告,除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兩家企業略有盈余外,包括尚德電力、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行業龍頭企業在內的9家光伏企業全部出現巨額虧損,共計虧損4.61億美元。
同時,江蘇陽光、超日太陽、向日葵、東方日升、橫店東磁等國內光伏上市企業則紛紛預告2011年凈利潤比2010年同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別達80%、35%-65%、84%-90%、60%-72%、50-80%,拓日新能則預計2011年虧損1.35億-1.45億元。
此外,大部分中小光伏制造企業由于不具備產品技術和成本方面的競爭力而訂單不足,開工率嚴重不足、主營業務收入大幅萎縮,甚至不得不面臨停產或破產狀態。據賽迪調查,我國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停產,30%大幅減產,10%-20%小幅減產或正在努力維持生產,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
2、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嚴峻挑戰。
2011年第三季度,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和Solyndrat三家美國光伏企業相繼宣布破產,誘發了美國七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與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貿易申訴,要求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調查。
2012年3月19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太陽能廠商的“雙反”初判認定,中國太陽能產品生產商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補貼,決定向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板初步加征2.9%至4.73%的關稅。其中,無錫尚德被課以2.9%的稅率,常州天合為4.73%,而其他中國廠商則是3.59%。至于反傾銷的判決和反補貼稅的最終裁定,預計將于2012年上半年公布。
同時,德國光伏廠商Solarworld也在占全球光伏安裝市場最大份額的歐洲進行游說,要求歐盟委員會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壟斷、反傾銷和反補貼”(以下簡稱“三反”)調查。
作者: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凌月